2025
六月
26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六十一集:教皇国与加洛林王朝(四)/回教的兴起及其对教会的影响(一)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你好!
上星期的节目内容,我们提到了艾因哈特所写的《查理曼传》中,记载了教宗利奥三世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于圣伯多禄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祝圣为罗马皇帝,称它为800年事件。这个事件是出于罗马教廷的主动,而查理曼本人却感到不愉快,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我给你说个明白。
第一个原因是,在这个时候,君士坦丁堡的皇位正有一位名叫艾琳的妇人所窃夺。据说查理曼和艾琳之间曾经谈到过婚嫁。如果一旦成功的话,查理曼就可以以夫君的身份名正言顺的统一东西两地,而教宗利奥的行动不仅粉碎了这个计划,而且也引起了拜占庭的抗议。东西双方也因此就相持了有十多年之久,到公元812年的时候,才获得东方的谅解,彼此以兄弟相称;原则上是东西罗马帝国再度出现。
第二个原因是查理曼对教宗利奥本人之策动800年事件有所不满。查理曼在处理教宗仇党攻击和告发的事件之后,立刻从被告的手中接受皇冠是不会甘心的。公元800年事件导致西方产生了一个新政治制度。查理曼是由天主傅油的,所以是天降英雄,是替天行道。他的任务是爱护罗马教会及其代表,他的帝国是基督教的帝国。查理曼又有了奥古斯都的头衔,正如沃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现在,查理曼又复兴了久已灭亡的罗马帝国。但是,查理曼的帝国并不是外教的罗马帝国,而是基督教的罗马帝国。查理曼不是沃大维,而是君士坦丁。因为这个帝国是以基督教为基础的,所以就有基督教共和国之称。在理论上,杰莱西说,似乎已经实现:教会跟帝国可以通力合作,来完成《天主之城》的理想。但是,在具体的事实上,究竟何者有优先领导权呢?因为查理曼是从罗马教宗的手中接受皇冠,倡导教权至上论的。自然的结论是说,政权来自教权,教宗既可以任命皇帝,当然也就能够罢免皇帝。但是支持政权至上论的则是认为查理曼在800年前已经是西方唯一强有力的统治者,加冕不过是事实的象征而已。的确,查理曼的一生都表现出他是基督教共和国的真正领导者。在他的身上,君士坦丁的政教和权制又暂告复活。
查理曼所实行的政教和权制比君士坦丁或拜占庭的政教和权制更为彻底,因为它实际上将国家和教会两者合而为一,又将政治和宗教两者混为一谈。在前一讲中,我们提到过查理曼回答教宗写给他的书信函里边,曾经毫无保留地说明自己的使命。他说:“我的职责是保护教会,对外抗拒异教的攻击,对内则推进公教信仰,使得每一位百姓都能够恪守、遵循教规和诫命。”查理曼对这些使命真可以说是夙夜匪屑,克始克终。从他的武功方面来讲,他的目的固然是开疆拓土,但是也为削减来自回教徒和其他异教徒的势力,维护教会的权利以及推展基督的福音,使得更多地区的人皈依教会;而在内政方面,查理曼推动基督的信仰更是不遗余力。实际上,可以说以教治国,一切的施政都是依照教会的原则,已能达到《天主之城》的理想和目标。
他尽量的任用神职人员来担任非神职的工作。宫廷和外交,甚至于是战场上,神职人员和贵族们总是并肩而立,负责视察各地的两人小组组成的视察使,其中的一人必定是主教或是修道院的院长。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督导地方官员传达国王的命令和解决人民的纠纷,而且也是视察地方教会,推展宗教生活。宫廷会议所讨论的内容不只是国家大事,而且还讨论各类的宗教问题,甚至于是主教和院长的任免大权也都全操在查理曼的手中。视察使有向国王报告的责任,重要的诉讼案件必须要由国王裁决。从他所颁的法律或命令,
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内部的一切大如神职人员的教育,小如诵经、祈祷的方式都不能够逃过他的注意。我们称查理曼的政府是神权政府,确实也不为过。他所颁的每一个诏令,第一句话必然是:希望教会和我们的人民周知什么什么什么事。在他来看,教徒和皇帝的臣民是不能分开的。另外,我们要附带说明一下,自从公元800年之后,教宗利奥三世在所有教廷文件上除了注明自己的在位年代之外,还会加注查理曼的在位年代。他所新注的钱币,一面是教宗自己的名字,另一面就是查理曼的名字,对利奥来说,这是政教合作。但是对其他的人而言,不也是罗马教宗接受了查理曼统治的象征吗?
下面的内容我们来看看查理曼时的教会生活,当时教会的行政和前几世纪大致相同。不过堂区和神职人员都比以前更多了,主教区也增加了不少。主教每年必得巡视自己的教区,这时候,几种祭祀的礼节已经有了一些改变。最初几个世纪,圣体只在大礼弥撒中祝圣和分送。普通弥撒或是诵念的弥撒由第七世纪才开始举行。到了查理曼的时代,方才普遍举行。在这样的弥撒,一如在大礼弥撒中,教友一直都是兼领圣体圣血。但是领圣体的方式从此是由神父分送在教友们的舌头上,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教友只能够伸出舌头口领圣体了。
婚姻的立法也逐渐的改善。关于婚姻方面的阻碍,查理曼时代和今天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时候教会的重大改变是:拉丁教会内的礼仪的划一;七件圣事的主要礼仪,当然各处都一样。但是实行圣事的时候的象征性礼节,各地的差别就很大了。先是佩平,然后是查理曼,决心使礼仪统一起来。他们请求罗马把拉丁礼仪本送到帝国的京都,以便分发到各处传播罗马的拉丁礼仪。法兰克境内很快的就采用了拉丁礼仪,西班牙是要到第十一世纪才开始采用。他们也从罗马请来歌咏团,因此额我略调的圣咏圣歌传遍了法国和德国。
查理曼有敢于罗马的高度文化,就决意要推广教育,提高人民教育的水平,奖励学术研究。这种风气直到他去世之后,好多年都没有衰退。因此唤起了文学和艺术的复兴,这就是历史学家所称的加洛林王朝的复兴时期。查理曼还从国外聘请了许多文人学士,特别从大不列颠请来的人数比较多。因为文化在大不列颠比在法国保存的更为良好。最著名的是阿尔琴修士,他成了查理曼言听计从的顾问和知己好友。
他在帝国的首都艾斯建立了一座学院,当代的许多知名之士都来就学。其中不少人都被祝圣为主教,负起了管理教区的使命。查理曼也精心增加《圣经》和《古典》的手抄本。为此设立了许多的学校,以便学习书法和以多彩多姿的画法来装饰手抄本的技术。现在的西方,很多图书馆和博物馆内仍然保存完好,供人欣赏。
查理曼还命令一切主教座堂和隐修院都要为儿童开设学校,教给儿童阅读、唱歌、算术和文法。加洛林王朝在各方面都是继蛮族入侵之后的五个世纪当中最辉煌的时期;可惜,这种光明只照耀了半个世纪。查理曼去世,他的事业就瓦解了,西欧又堕入了暗夜,竟然延长了两个世纪之久。
查理曼之后有一段混乱和内战时期,不出三代,庞大的加洛林王朝所建的帝国终于瓦解了。查理曼一手造成的基督教共和国,也就在公元888年名实俱亡,这正是我国唐熙宗末年时。西方欧洲逐渐步入了分裂的封建时代,政治前途从散漫的帝国转成比较稳定的封建国家,尤其是日耳曼和法兰西地区。欧洲政治的改弦易辙,教宗与加洛林王朝的联盟导致了欧洲民族国家的诞生,并且给以后的中古世纪预备了它的政治宗教的方向。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说是受到阿拉伯回教徒征讨的结果。近代不少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古时代的真正开始是始于回教的创立,实在是有它的理由。
今天节目的最后,我愿意从回教创立以后向外拓展他们的势力,对我们的教会产生影响的相关事件来谈谈。至于回教世界与教会没有多大关联的历史,就不在我们节目的谈论范围了,我们略过去不去占用我们的时间,这一点还请听众朋友见谅才是。
回教在第七世纪的时候进入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是教会史上空前的大事,教会的命运也从此改观。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的时候,回教势力还没有遍及整个阿拉伯。他死了以后,回教徒冲越北非的沙漠,向文化地区进展。 635年大马士革被占,立刻成为大使帝国的首都,两年之后,下美索布达米亚易手。638年,回教徒占领耶路撒冷,不久,上美索布达米亚也为他们所占领。到了648年,整个波斯直到奥克苏,以及从亚美利亚到高加索,都成了阿拉伯人的天下,然后开始向西征伐。642年,亚历山大里亚及整个埃及失陷,650年,塞布鲁斯岛沦陷;西征暂时停止。到了698年,迦太基也落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从此,阿拉伯人在北非海岸已经是独行无阻。711年到了西班牙,718年,君士坦丁堡险些失陷,732年,铁锤查理在波阿蒂埃得到胜利,使得阿拉伯人在欧洲的征伐宣告结束。不到一个世纪的功夫,阿拉伯人占领的地区超越了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
阿拉伯人于是做了地中海的主人,第九世纪取得西西里岛,在欧洲的海岸上建立了他们的基地。从880年到916年,也就是我国的唐朝末年到五代初期,仅在罗马以南,大概是三天步行的路程,阿拉伯人在加里格利亚诺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阿拉伯人长征的时期,各地教会的失陷似乎不太严重。阿拉伯人的目的是使全世界尊奉阿拉,但是并不叫个别人士信奉回教。他们憎恨偶像崇拜,强迫异教徒皈依回教。但是并不以犹太人与基督徒为崇拜偶像者。在被回教徒征战的地区,基督徒被认为是属于第二阶级,必须缴纳特别的捐税,不得在政府担任公职。
不过,在信仰和祭典上,基督徒算是自由的,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等的基督徒极为少,大部分都是信奉一性论的异端。他们感谢阿拉伯人把他们从拜占庭的众恶之下救了出来。长期受到阿拉伯人统治的基督徒地区是北非和西班牙。西班牙却能够屹立不摇,而北非的基督徒完全的绝迹了。不过,阿拉伯人并没有将北非的教会摧毁,而是说那儿缺乏热心教友而自动的枯萎了。
从数量上说,阿拉伯人的征伐并没有给天主教重大的打击,而教会所受到的间接影响却是相当的严重,使回教徒占领区内的传教事业全面停顿。我们的教会始终未曾有过地理的国线,但是从这时候开始,包括整个地中海沿岸与阻隔近东的南方界线突然间形成了。使得教会的地理重心向北移到了高卢。西方与拜占庭之间的隔膜因为阿拉伯人而加强,也使得拜占庭变得狭小而穷困,西方因为在地中海无立足之地而置拜占庭于不顾。
今天我们的节目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了,欢迎您下个星期继续收听《朝圣之途》节目。最后让我祝福您平安愉快,下周再见!
